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青海日月山這樣走進教材
作者:吳夢婷
發(fā)布時間:2025-04-01 07:17:17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3月31日,記者從西寧市文化旅游廣電局獲悉,青海湟源的日月山,因“文成公主進藏與唐蕃古道”的深厚歷史底蘊,被編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材第5課《隋唐時期的民族交往與交融》中,成為了全國中學生了解唐代邊疆治理與民族交融情況的生動教材。

  教材中,日月山被定義為“見證漢藏文化交融的千年古道樞紐”。課文以文成公主“摔鏡西行”的典故為切入點,通過地圖標注、日月山唐蕃古道遺址出土的鎏金馬具文物圖片和探究性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思考唐代邊疆治理智慧,感受歷史文脈。

  配套的《歷史填充圖冊》特別設置“重走唐蕃古道”實踐活動,將日月山日亭、月亭、公主泉等遺跡納入研學路線,推動歷史知識從書本走向課外。

  平均海拔4000米的日月山,屬祁連山脈,地處中國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分界線、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疊合區(qū),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交融的過渡地帶。日月山古稱赤嶺,是中原通往吐蕃的咽喉要道。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此摔碎“日月寶鏡”決意西行,留下“過了日月山,兩眼淚不干”的千古絕唱。

  記者從湟源縣文體旅游局了解到,把日月山編入教材,是“大思政課”建設的一次創(chuàng)新嘗試。如今在日月山景區(qū)內,日亭、月亭遙相輝映,公主泉、回望石等遺跡串聯(lián)起唐蕃古道的時空脈絡。山巔108塊嘛呢石鐫刻《西藏王統(tǒng)記》全文,向游客呈現(xiàn)了漢藏文化交融的歷史故事。

推薦閱讀
第二屆青海綠色算力產業(yè)發(fā)展推介會在京舉行
吳曉軍羅東川拜會國家有關部委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jiān)督員受聘上崗
關于擬選樹青海省“最美生態(tài)管護員”名單的公示
“大美青海”客戶端申請辦理記者證人員名單公示
稱多舉辦文旅產業(yè)招商引資推介活動
2025西寧百姓大舞臺惠民演出啟幕
24H熱點
瑪爾擋水電站首臺機組投產發(fā)電超13億千瓦時
青海西寧曹家堡機場東進場路項目箱梁預制全面完成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瑪爾擋水電站:高原綠電引擎...
青海省納稅信用A級企業(yè)代表授牌暨第34個全國稅收宣...
青海建立固體廢物環(huán)境管理“1+18”制度體系 有效推...
【潔凈青�!ぞG色算力】DeepSeek與國產算力共建青海...
青海省黃河干流防洪二期工程開工
青海多舉措推動醫(yī)保經辦服務提質增效
“我為三江源種棵樹”公益植樹活動開展
青海大力推動“黨建+商會”協(xié)同發(fā)展
熱點圖片
春回長江第一灣
春回長江第一灣
2025年青海省醫(yī)保政策集中宣傳月活動在西寧啟動
2025年青海省醫(yī)保政...
河曲草原:一桶馬奶“釀”出共富新路
河曲草原:一桶馬奶...
樂都蔬菜育苗基地盡顯科技范兒
樂都蔬菜育苗基地盡...
以舊換新勁吹綠色消費新風
以舊換新勁吹綠色消...
公交的“腿”跑暢物流的“網”——“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āng)村振興有效銜接”系列報道之八
公交的“腿”跑暢物...
三場生命接力背后的生態(tài)使命
三場生命接力背后的...
青海民和:2025年春季義務植樹造林活動全面啟動
青海民和:2025年春...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lián)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青海日月山這樣走進教材

西海都市報
2025-04-01 07:1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青海日月山這樣走進教材

西海都市報
2025-04-01 07:17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青海日月山這樣走進教材

  • 2025-04-01 07:17:17
  • 來源:西海都市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3月31日,記者從西寧市文化旅游廣電局獲悉,青海湟源的日月山,因“文成公主進藏與唐蕃古道”的深厚歷史底蘊,被編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材第5課《隋唐時期的民族交往與交融》中,成為了全國中學生了解唐代邊疆治理與民族交融情況的生動教材。

  教材中,日月山被定義為“見證漢藏文化交融的千年古道樞紐”。課文以文成公主“摔鏡西行”的典故為切入點,通過地圖標注、日月山唐蕃古道遺址出土的鎏金馬具文物圖片和探究性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思考唐代邊疆治理智慧,感受歷史文脈。

  配套的《歷史填充圖冊》特別設置“重走唐蕃古道”實踐活動,將日月山日亭、月亭、公主泉等遺跡納入研學路線,推動歷史知識從書本走向課外。

  平均海拔4000米的日月山,屬祁連山脈,地處中國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分界線、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疊合區(qū),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交融的過渡地帶。日月山古稱赤嶺,是中原通往吐蕃的咽喉要道。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此摔碎“日月寶鏡”決意西行,留下“過了日月山,兩眼淚不干”的千古絕唱。

  記者從湟源縣文體旅游局了解到,把日月山編入教材,是“大思政課”建設的一次創(chuàng)新嘗試。如今在日月山景區(qū)內,日亭、月亭遙相輝映,公主泉、回望石等遺跡串聯(lián)起唐蕃古道的時空脈絡。山巔108塊嘛呢石鐫刻《西藏王統(tǒng)記》全文,向游客呈現(xiàn)了漢藏文化交融的歷史故事。

作者 吳夢婷
編輯:何繼紅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