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蛻舳擞 手提大喇叭,穿梭于四層樓的12個班級,準時叫醒600多名午休的學生按時上自習,這是他日復一日工作中的尋常一幕。
22年時間里,他累計家訪1000多個家庭,足跡遍及貴德縣各鄉(xiāng)村及其他州縣,單親家庭、離異家庭、留守老人家庭,一個個他了如指掌;學困生、貧困生,一個個他了然于胸。
他就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高級中學教學副校長,高二(1)班英語任課教師王峰。
王峰組織教學教研活動。受訪本人提供
走進貴德高級中學,三五成群的學生在操場奔跑,電教室、圖書室、風雨操場等優(yōu)質(zhì)教學設施一應俱全,書香氣息迎面撲來。在王峰的課堂上,少了學生端坐聽講,老師“滔滔不絕”的傳統(tǒng)教學情景,取而代之的是像“沙龍”一樣,學生們分組討論,嘗試英語口語交流,展示自己的風采。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王峰刻苦鉆研業(yè)務,認真研究課本教材,除了和兄弟學校名師切磋學習、交流、研討、聽觀摩課、聽講座、查閱資料,還曾多次赴內(nèi)地江蘇、重慶、上海學習新教學理念、分層教學。
近年來,海南州將教育發(fā)展作為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內(nèi)容,當?shù)亟逃~入史上投入力度最大、辦學條件改善最快、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
王峰懷著濃厚的教育情懷,以“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為衡量標準,不斷鞭策自己,砥礪奮進,默默耕耘,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業(yè)績。
自2018年王峰擔任年級主任以來,他工作在學校,吃住也在學校,用真情、真愛與執(zhí)著追求,生動詮釋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初心。
栽下滿園桃李,留得一生芬芳。王峰不僅做“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老師,更是做學生們的傾聽者,教他們?yōu)槿颂幨赖牡览恚o予班上每一名孩子關懷和關愛。
愛是相互的,王峰把多少溫情和愛心奉獻給學生,學生們就用多少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敬愛的老師。
2018年高考,王峰所教的學生劉萬凱,以141分的英語單科成績刷新本校學生英語單科最高紀錄,在全省名列前茅。
2021年,王峰擔任第一輪年級主任,當年高考學校各項指標穩(wěn)中上升,本科率75%,投檔分500以上人數(shù)為21人。
2024年,在他擔任第二輪年級主任的高考中,學校本科一段率為75%,本科率近80%。一名學生被北京師范大學所錄取,一名學生被復旦大學錄取。
出色的成績大大提升了學校聲譽,教學質(zhì)量的逐年提升,不斷刷新著學校高一新生錄取分數(shù)線。在擔任年級主任、教學管理處主任、教學副校長期間,王峰把“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轉(zhuǎn)化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在抓好分管年級師生安全的前提下,推動德育教學齊頭并進,近60名問題學生、貧困生、單親離異家庭學生、孤兒考上本科一段大學。
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使王峰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教育的真諦,在經(jīng)濟、教育、科技欠發(fā)達地區(qū),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加強教育事業(yè)。
憑借這份情懷,王峰孜孜不倦地耕耘著。他注重對教學方法的探索,對教育方式的研究,在教育教學中因材施教、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豐富多彩的教學內(nèi)容,努力構(gòu)建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力求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一個春夏秋冬的輪回,您起早又晚走,為的是我們的以后,時光將帶走我們的青春,將淡化我們珍貴的回憶,但不會奪走我們對您感恩的心!”畢業(yè)多年的閆曉菊滿懷深情地寫下《那人依舊在——致王峰老師》的文章,發(fā)表在網(wǎng)絡媒體,收獲了許多素未謀面網(wǎng)友的點贊。
王峰說:“一聲老師,是一種責任和使命,更是一種信任和寄托。”這不,剛剛送走了2024屆畢業(yè)生,王峰又繼續(xù)耕耘在這片沃土、這方講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