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久美才項用刻刀在一塊紋理細膩的木頭上輕盈地游走。隨著卷曲的木屑簌簌而落,刀下的圖案愈發(fā)靈動清晰。他微微瞇起眼睛,不時端詳剛剛刻出的線條,眼中滿是專注與熱愛。
“阿爸,我來幫你!”一旁的女兒完么卡卓并未閑著,她手中緊握著一張砂紙,動作輕柔且富有節(jié)奏地打磨父親已雕刻完成的作品,生硬的線條立馬變得更加圓潤光滑。父女倆的默契配合,讓人看到了傳統(tǒng)技藝在家庭中的傳承與延續(xù)。
眼前的這一幕,發(fā)生在1月8日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寧秀鄉(xiāng)藏民族傳統(tǒng)工藝品制作有限責任公司內,久美才項是這家公司的負責人。
“你看,這幅作品叫《雪域牦!,花費了好幾個月時間,不久前剛雕刻完成。”久美才項捧起得意之作,喜不自勝。仔細端詳,木雕中的雪山巍峨聳立,仿佛能感受到那冷峻的寒氣;牦牛的彎彎犄角堅韌有力,細密的毛發(fā)根根分明,仿佛這牦牛隨時都會從木雕中躍然而出,踏雪而行。
“牦牛可是我們的親密‘伙伴’!”久美才項眼中充滿對刀下圖案的贊美與敬畏。在澤庫,藏族群眾世代依賴牦牛,食其肉以充饑、飲其奶以解渴、用其毛以蔽體、負其重以遷徙,牦牛早已深深融入他們生活,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久美才項將對家鄉(xiāng)的眷戀和感恩之情融入精美的木雕作品之中。每一刀雕琢、每一處打磨,都承載著他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也讓每一位觀賞者透過木雕,領略到青海高原壯麗而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人文風情。
回憶往昔,久美才項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絲對歲月的懷念:“小時候,每當看到父親將那些樸實無華的木頭變成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我內心就充滿了羨慕與向往。從那時起,我便開始跟隨父親認識各種刻刀,熟悉雕刻的基本流程。年齡稍長后,我又跟隨貢保才旦、索巴等師傅進一步學習各種雕刻手法,逐漸掌握了這門傳統(tǒng)技藝的精髓。”
如今的久美才項,已然是州級木雕非遺傳承人的杰出代表,獲得了省二級工藝美術大師的殊榮。他深知,木雕技藝作為藏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絕不能在他這一代人手中失去光芒。懷著傳承傳統(tǒng)技藝的強烈使命感,2015年,他成立公司,一方面憑借木雕技藝維持生計,另一方面通過傳統(tǒng)的“師帶徒”方式,培養(yǎng)新一代木雕人才。
“木雕選材至關重要,我們通常依據(jù)客戶的需求和喜好,挑選檀木、紅花梨木、沉香木等優(yōu)質木材。這些木材質地堅硬,紋理美觀大方且穩(wěn)定性強,便于木雕作品的長久保存。”久美才項說。
選好材料后,便進入打粗坯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久美才項會選用較大號的刻刀去除多余木料,初步勾勒出作品的大致形狀和輪廓。緊接著,再換上精細的刻刀,精雕細琢。無論是人物的面部神情、服飾上的精美紋理,還是動物的毛發(fā)細節(jié)、身體的姿態(tài)神韻,都力求刻畫得栩栩如生。
完成雕刻后,打磨工序同樣不可小覷。久美才項說:“先用粗砂紙初步打磨,去除雕刻過程中留下的痕跡和毛刺,然后再用細砂紙反復打磨,直至木雕表面光滑平整。最后,涂抹上一層食用油或者實木保養(yǎng)油,既能起到防水防裂的作用,又能增添木雕的光澤度,使其更加賞心悅目。”
除了人物風景畫作,木筷、木勺、糌粑盒、酥油桶、馬鞍等,都在久美才項的雕刻范圍內。但他并不滿足于這些固有體裁,目前他又創(chuàng)作了造型別致的小型木雕擺件以及木雕家具等既富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當代人審美需求的作品,為古老的木雕技藝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如今,完么卡卓也接過了傳承的接力棒,成為木雕技藝傳承隊伍中的新生力量。“前不久,我們大膽嘗試雕刻了十二生肖的掛件,希望通過這樣的創(chuàng)新實踐,吸引更多年輕人的目光,進而關注并喜愛上木雕藝術。”
澤庫木雕,宛如一扇展現(xiàn)藏族文化與家鄉(xiāng)風情的窗口。透過它,仿若能聽見高原的風聲,嗅到草原繁花的芬芳,望見藏族同胞質樸而熱烈的生活場景。這里,諸多像久美才項這樣的木雕傳承人日夜堅守,代代傳承,以刻刀做筆,在木頭上雕琢永不凋零的藝術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