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崳ㄓ浾 趙晶 黨成恩 報道)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開展紅色實踐育人是新時代紀念館“大思政課”建設的題中之義。
作為全國首批“大思政課”教育基地,如何更好發(fā)揮主陣地教育功能?青海原子城紀念館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青海原子城紀念館是以“兩彈一星”精神為主題的紅色教育基地,紅色文化資源豐厚,在思政課建設當中發(fā)揮了專題思政課的作用!
如何依托紀念館主陣地,上好“紀念館里的思政課”,青海原子城紀念館求得“最優(yōu)解”。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兩彈一星”精神及其時代價值,強調“‘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青海原子城紀念館館長馬清芳說,“一件紅色文物就是一本歷史教科書。”通過紀念館展陳的圖文、實物等,可以看到功勛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在青海高原無私奉獻、默默奮斗的故事,全面了解原子彈、氫彈的研制歷史全貌,感悟“兩彈一星”精神,進一步激勵青少年認真學習領悟、傳承弘揚紅色精神,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青海原子城紀念館今年以“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為主題,重點打造的情景黨課《永不褪色的金銀灘——“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以一種全新的打開方式在廣大師生心中激起層層波瀾。
這種別具一格的思政教育更加貼近青少年,更具吸引力和實效性,是一次成功的創(chuàng)新實踐!
到大學開展主題宣講。青海原子城紀念館供圖
青海原子城紀念館打造的《永不褪色的金銀灘》《信仰支撐》等多堂思政課,以演講、音詩畫、情景劇、現(xiàn)場講解等方式展開,時長一般在60到70分鐘之間,生動講述“兩彈一星”研制的輝煌歷程和“兩彈一星”精神的豐富內涵,真情講述了新中國科技拓荒者和建設者、創(chuàng)業(yè)者匯聚金銀灘,戰(zhàn)天斗地、披荊斬棘的愛國奮斗事跡和深鉆細研、篳路藍縷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故事。
2023年,青海原子城紀念館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黑龍江大學等高校開展“兩彈一星”精神宣講30余場,成效顯著。去年9月,《永不褪色的金銀灘》以開學第一課的形式,到青海建筑職業(yè)學院、西寧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青海民族大學等省內學校進行宣講,深情的講解、精彩的演繹,激蕩心靈、感人至深,贏得在場師生的陣陣掌聲和強烈共鳴。
如何才能更“懂”這代年輕人?如何讓思政課答好青春之問?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尋求“一題多解”。
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在游覽效果上下足了功夫。對紀念館及紅色紀念設施進行全景航拍數(shù)字化采集,并對紀念館整體區(qū)域進行傾斜攝影及建模,配以文字簡介及語音講解,將物質層面的紅色遺產與非物質層面的歷史記憶相結合,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制約。
紀念館還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通過新媒體矩陣的加持,讓“大思政課”活起來、立起來。在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和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開設官方賬號,以文字、圖片、微視頻等多種方式,深度挖掘照片、展板、文物、人物的故事。每周定期推送一篇微視頻,用藏語、蒙語、漢語等多種語言進行講述,用“網言網語”“青言青語”在網絡云課堂上好“大思政課”,實現(xiàn)了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讓“有意義”變得“有意思”。目前,已發(fā)布微視頻作品60余期,抖音平臺關注量超過3萬、點贊量超過10萬人次,微信公眾號關注量超過15萬!
紀念館陳列。趙晶 攝
今年6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剛在主持召開全省學校思政課建設座談會暨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時強調,提升思政課教育實效,打造讓學生聽得懂、記得住、受感染并終身受益的思政課。
按照省委總體部署,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在服務全省大局的思路舉措更加明晰。馬清芳表示,下一步,紀念館將不斷挖掘原子城紅色文化資源,繼續(xù)豐富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有效促進紀念館紅色資源融入學校思政課程,努力將“兩彈一星”紅色故事轉化為學校思政課最寶貴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使紅色教育真正入腦入心,實現(xiàn)紀念館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雙向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