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
“石榴籽+N”模式繪就互嵌式幸福家園新圖景
——聚焦西寧和合文化系列報道之九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徐順凱
發(fā)布時間:2025-03-31 07:42:10
編輯:趙婕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位于大通縣橋頭鎮(zhèn)的福園社區(qū)是一個居住著1.3萬余名居民的多民族互嵌式社區(qū),社區(qū)主任張桂萍介紹,近年來,社區(qū)始終秉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思維,創(chuàng)新打造“石榴籽+N”治理體系,通過“文化共融、鄰里共建、家園共治、思想共鑄”四大路徑,不斷實現各族群眾全方位深度嵌入,繪就了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圖景。

  思想引領固根基。構建“立體化”宣教體系,依托“移動辦公桌”“職工書屋”等特色陣地,舉辦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環(huán)保知識講座、親子閱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提升了各族群眾的文化認同和環(huán)保意識,促進了家庭和諧與社會進步,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居民公約,切實推動“五個認同”融入日常、化作經常。

  文化交融筑同心。社區(qū)以中華文化為根脈,構建多元文化共生平臺。年內參與“在橋頭感受這個夏的夜”“在橋頭這個冬天不太冷”文化活動10余場,創(chuàng)新推出“非遺工坊”“民族故事匯”等特色項目,打造融合各民族藝術符號的“城市會客廳”公共空間,通過“火鍋盛宴·讓這個冬天‘吃’續(xù)熱起來”民族美食品鑒、“福園智趣工坊—基層青少年科技館”等沉浸式活動,讓各族居民在文化互鑒中增進認同,形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生動局面。

  鄰里互助顯真情。構建“1+N”志愿服務網絡,成立“信念之聲”“紅石榴籽”宣講隊等特色志愿服務隊伍,開展了政策知識宣傳、預防電信網絡詐騙、殘障人士及獨居高齡老人幫扶等活動。創(chuàng)新“樓院微講堂”“牡丹黨韻園”等微陣地,黨員、志愿者參與到“愛心托管”“銀發(fā)課堂”等精準服務項目中去。建立了“鄰里守望”互助機制,全年解決了各族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0件,形成“有事大家?guī)�、有難共同擔”的溫暖共同體。

  家園共建聚合力。推行“黨員先鋒+群眾自治”治理模式,組建社區(qū)環(huán)境整治、安全巡邏、福連心調站等自治隊伍3支,重點清理小區(qū)長期積累垃圾死角,小區(qū)居住環(huán)境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形成“有矛盾到驛站”的社區(qū)共識,轄區(qū)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達98%。創(chuàng)新“公益集市”“暖冬課堂”等共建載體,發(fā)動轄區(qū)單位、社會組織形成“紅色黨建聯盟”,年內舉辦共建共治義賣宣傳活動10余場。積極征求群眾意見,及時解決能源新區(qū)小區(qū)基礎設施管網雨污分離、老舊燃氣管網改造等民生實事,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社區(qū)積極探索“空間嵌入促融合、文化浸潤促認同、服務提質促歸屬、機制創(chuàng)新促長效”新路徑,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度顯著提升,民族事務協(xié)商參與率達90%以上。社區(qū)獲評縣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qū)。如今,1.3萬顆“石榴籽”正以共生共榮的生動實踐,續(xù)寫著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華彩篇章。

推薦閱讀
第二屆青海綠色算力產業(yè)發(fā)展推介會在京舉行
吳曉軍羅東川拜會國家有關部委
`2025“第一縷陽光”全球同拍中國年在青海啟動
青海省30名藥品安全社會監(jiān)督員受聘上崗
關于擬選樹青海省“最美生態(tài)管護員”名單的公示
“大美青海”客戶端申請辦理記者證人員名單公示
青海海北:糾紛“終點站” 群眾都點贊
西寧市開展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
24H熱點
全省肺結核成功治療率達97.40%
【潔凈青海 綠色算力】西寧開發(fā)區(qū)啟動碳達峰試點工作
青海西寧城西區(qū)36名隨班就讀學生收到圖書禮包
青海民和:2025年春季義務植樹造林活動全面啟動
省民政廳聯合9部門全力保障群眾清明祭掃
三場生命接力背后的生態(tài)使命
第五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專題培訓班在西寧舉辦
【鄉(xiāng)村振興在青海】公交的“腿”跑暢物流的“網”...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青海海西:“以舊換新”加力...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西寧開發(fā)區(qū):一季度簽約項目...
熱點圖片
俯瞰西寧機場三期全景
俯瞰西寧機場三期全景
青海:三江源生態(tài)保護基金會在貴德開展“我為三江源種棵樹”公益植樹活動
青海:三江源生態(tài)保...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冷涼資源”變“火熱產業(yè)”——新春青海經濟觀察之五
【堅定信心 實干爭先...
【潔凈青�!ぞG色算力】共建綠色算力生態(tài) 攜手邁向智能未來
【潔凈青�!ぞG色算力...
【潔凈青�!ぞG色算力】攜手打響青海綠色算力品牌
【潔凈青�!ぞG色算力...
【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山西娃”扎根青海 是契機更是熱愛——記青海省財政廳2024年選調生柳開
【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
青海西寧:“四季看中區(qū)”記者行第一季活動啟動
青海西寧:“四季看...
烏蘭泉溝出土文物完成修復
烏蘭泉溝出土文物完...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石榴籽+N”模式繪就互嵌式幸福家園新圖景
——聚焦西寧和合文化系列報道之九

西寧晚報
2025-03-31 07:4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石榴籽+N”模式繪就互嵌式幸福家園新圖景
——聚焦西寧和合文化系列報道之九

西寧晚報
2025-03-31 07:42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石榴籽+N”模式繪就互嵌式幸福家園新圖景
——聚焦西寧和合文化系列報道之九

  • 2025-03-31 07:42:10
  • 來源:西寧晚報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位于大通縣橋頭鎮(zhèn)的福園社區(qū)是一個居住著1.3萬余名居民的多民族互嵌式社區(qū),社區(qū)主任張桂萍介紹,近年來,社區(qū)始終秉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思維,創(chuàng)新打造“石榴籽+N”治理體系,通過“文化共融、鄰里共建、家園共治、思想共鑄”四大路徑,不斷實現各族群眾全方位深度嵌入,繪就了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圖景。

  思想引領固根基。構建“立體化”宣教體系,依托“移動辦公桌”“職工書屋”等特色陣地,舉辦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環(huán)保知識講座、親子閱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提升了各族群眾的文化認同和環(huán)保意識,促進了家庭和諧與社會進步,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居民公約,切實推動“五個認同”融入日常、化作經常。

  文化交融筑同心。社區(qū)以中華文化為根脈,構建多元文化共生平臺。年內參與“在橋頭感受這個夏的夜”“在橋頭這個冬天不太冷”文化活動10余場,創(chuàng)新推出“非遺工坊”“民族故事匯”等特色項目,打造融合各民族藝術符號的“城市會客廳”公共空間,通過“火鍋盛宴·讓這個冬天‘吃’續(xù)熱起來”民族美食品鑒、“福園智趣工坊—基層青少年科技館”等沉浸式活動,讓各族居民在文化互鑒中增進認同,形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生動局面。

  鄰里互助顯真情。構建“1+N”志愿服務網絡,成立“信念之聲”“紅石榴籽”宣講隊等特色志愿服務隊伍,開展了政策知識宣傳、預防電信網絡詐騙、殘障人士及獨居高齡老人幫扶等活動。創(chuàng)新“樓院微講堂”“牡丹黨韻園”等微陣地,黨員、志愿者參與到“愛心托管”“銀發(fā)課堂”等精準服務項目中去。建立了“鄰里守望”互助機制,全年解決了各族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0件,形成“有事大家?guī)�、有難共同擔”的溫暖共同體。

  家園共建聚合力。推行“黨員先鋒+群眾自治”治理模式,組建社區(qū)環(huán)境整治、安全巡邏、福連心調站等自治隊伍3支,重點清理小區(qū)長期積累垃圾死角,小區(qū)居住環(huán)境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形成“有矛盾到驛站”的社區(qū)共識,轄區(qū)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達98%。創(chuàng)新“公益集市”“暖冬課堂”等共建載體,發(fā)動轄區(qū)單位、社會組織形成“紅色黨建聯盟”,年內舉辦共建共治義賣宣傳活動10余場。積極征求群眾意見,及時解決能源新區(qū)小區(qū)基礎設施管網雨污分離、老舊燃氣管網改造等民生實事,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社區(qū)積極探索“空間嵌入促融合、文化浸潤促認同、服務提質促歸屬、機制創(chuàng)新促長效”新路徑,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度顯著提升,民族事務協(xié)商參與率達90%以上。社區(qū)獲評縣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qū)。如今,1.3萬顆“石榴籽”正以共生共榮的生動實踐,續(xù)寫著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華彩篇章。

作者 徐順凱
編輯:趙婕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