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chuàng)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tài)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圖說青海
馬鈴薯成為鄉(xiāng)村振興“新密碼”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王菲菲
發(fā)布時間:2024-12-16 08:35:04
編輯:易 娜

  電崗村馬鈴薯收購。王文婷 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種!我們都同意!”

  “對,我們愿意跟著你們種馬鈴薯!”

  每當回想起那一天的情景,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雄先藏族鄉(xiāng)電崗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文婷內心依舊很激動。

  時間回溯到2023年6月,王文婷帶領駐村工作隊正式在電崗村扎根。電崗村是化隆縣最西邊山溝溝里的一個脫貧藏族村,全村104戶464人,耕地面積1829畝(126.13公頃),主要為旱地,多年來一直是青海省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定點幫扶村。

  “小麥一直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但產業(yè)發(fā)展基礎薄弱,經濟效益較低,村民從未從土地里看到增收致富的希望,村里的年輕勞動力主要靠外出務工獲取收入。”在王文婷的記憶里,整個村子缺乏生機與活力,如何探索出一條鄉(xiāng)村振興的新路子,成了頭等大事。

  沒有過多猶豫,王文婷就帶領工作隊深入村民家、田間地頭,詳細了解掌握村里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圍繞鄉(xiāng)村產業(yè)發(fā)展,工作隊從民族手工業(yè)、農畜產品加工產、種養(yǎng)殖業(yè)等、庭院餐飲服務業(yè)、文旅業(yè)等方向開展基礎調研。然而,因村里建設用地基本為零,再加上其他因素影響,工作隊的工作一度陷入停滯。

  “為什么選擇種植馬鈴薯?”記者問。

  “說來也巧,我們了解到隔壁的查甫藏族鄉(xiāng)在種植馬鈴薯,收益也不錯,回來就想,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種馬鈴薯。”王文婷接著說,“為確定這里是否適合種馬鈴薯,我們專門邀請了省農科院的專家來考察土地種植條件。”

  經過一番前期準備工作后,最終工作隊將產業(yè)發(fā)展的目標放在了馬鈴薯規(guī);N植上,并在年初協同村兩委召開村民大會。

  “王書記,今年我家的地要全部種馬鈴薯,有沒有幫扶。”“王書記,那種子和肥料需要我們掏錢嗎?”“王書記,萬一銷售不出去怎么辦?”……村民大會上,村民紛紛拋出各種問題。為打消村民的疑慮,王文婷和工作隊的同事早已做足了功課,一一耐心解答。

  經過投票表決,全村90戶同意種植,這讓王文婷心里的大石頭一半落在了地上。最終經實地調查,確定61戶種植,登記的馬鈴薯種植畝數達到全村耕地面積的65%以上。

  “非常感謝工作隊為村里的辛苦付出,在他們帶領下,我們生活有新盼頭了!”村里脫貧戶仁見多杰激動地說。

  “怎么才能種好馬鈴薯?”記者繼續(xù)問。

  馬鈴薯種植說難不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哪有不會的,可是說簡單也不簡單,保質增產的先進技術又有幾人掌握。王文婷花費大量時間鉆研書籍和視頻材料,不斷向種植專家請教,從“門外漢”搖身一變成了“馬鈴薯專家”。

  “馬鈴薯種植比起小麥種植,辛苦的不是一星半點,用村民的話說,‘種土豆,苦大得很啊’,單就種子的處理就有催芽、切種、拌種很多的步驟,加上撒藥、起壟、覆膜、點播以及后期的防病、挖掘、撿拾等,在機械化不高的山溝溝里,主要還是靠人力勞作。”王文婷說。

  種子好,才能種得好。駐村工作隊以縣農科院優(yōu)秀合作單位樂都區(qū)凌云合作社為采購點,選購青海優(yōu)質種源“青薯九號”一代16.8萬公斤,種植面積近1200畝(80公頃),從源頭上保障了種源安全可靠。同時,青海省農資公司提供惠農扶貧肥磷酸二銨47噸,為全村節(jié)約種植成本2.82萬元。

  為最大程度提升畝產、減少病害,工作隊積極協調省農科院相關專家,與省農科院、縣農科院示范合作社共同建立全過程技術保障體系,組織村民種植大戶及村兩委共同學習馬鈴薯種源選擇及耕種要點。

  不過,即便付出諸多辛苦,年底的市場供需和收購價仍是未知數。工作隊經種源量價分析,深感市場危機和風險,“今年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大幅增加,收購價不會像去年那么高,大家得有心理準備。”這是工作隊常和薯農說的話。種植大戶朋毛當智說:“雖然大家覺得情況大概率樂觀,但畢竟今年土豆種植面積大幅增加,我們也有些擔心。”

  “我們積極與省威思頓薯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商談種子墊資及托底收購兩項協議,一方面由其墊付種源資金近40萬元,極大緩解了薯農資金周轉難題;另一方面,簽訂保護收購到廠價,抵御市場風險。”王文婷說。

  今年年底,馬鈴薯收購市場遭遇十幾年來的“寒冬”,嚴重的供過于求使收購價一路走低且毫無反彈跡象。工作隊第一時間與企業(yè)溝通后立即啟動了保護價協議,使電崗村馬鈴薯收購價一躍成為全省最高價。

  “我村作為省威思頓企業(yè)首次訂單農業(yè)合作對象,今年的成功案例也使企業(yè)找到了新思路,將我村列為重點合作地區(qū),計劃長期開展合作。”王文婷說:“目前,電崗村1160畝(77.33公頃)訂單土豆已全部收購完成,全村馬鈴薯產值近230萬元,薯農戶均增收近1.9萬元。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村企合作,在商品薯種植的基礎上,開展定點種薯基地建設,銜接水肥一體化項目,穩(wěn)固現有技術支持和收購合作,助力馬鈴薯產業(yè)盡快延伸產業(yè)鏈,提高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鄉(xiāng)村振興仍在推進,它不僅極大地改善了電崗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村民的觀念意識也在幫扶工作中逐年轉變,群眾有了期待、有了盼頭,也就有了干勁,增收致富的“薯”光就在眼前。

推薦閱讀
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陳剛主持
陳剛赴烏蘭縣調研紅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情況
中國信達助力青海樂都鄉(xiāng)村振興
青海西寧:繡娘一針一線繡出幸福未來
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青海學者"擬推薦初選人選名單
關于征集大美青?蛻舳诵翷OGO的公告
全省各地冬灌工作有序開展
出片率爆表!時尚西寧魅力盡顯
24H熱點
黃河源頭壯美冬景
青海女孩的指尖糖藝:甜蜜傳播家鄉(xiāng)文化
青海都蘭:“森防衛(wèi)士”守護山林
【文化中國行】妙手生花 青海文創(chuàng)實力出圈
三江源珍稀生態(tài)亮相京城
相約鷂子溝,赴一場冬游歡樂之旅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鉚足干勁 奮力打好年底收...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點亮久治希望之“眸”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一株甘草“出海記”
垃圾分類“小積分”兌出“大文明”
熱點圖片
黃河源頭壯美冬景
黃河源頭壯美冬景
青海女孩的指尖糖藝:甜蜜傳播家鄉(xiāng)文化
青海女孩的指尖糖藝...
青海都蘭:“森防衛(wèi)士”守護山林
青海都蘭:“森防衛(wèi)...
【文化中國行】妙手生花 青海文創(chuàng)實力出圈
【文化中國行】妙手...
三江源珍稀生態(tài)亮相京城
三江源珍稀生態(tài)亮相京城
相約鷂子溝,赴一場冬游歡樂之旅
相約鷂子溝,赴一場...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鉚足干勁 奮力打好年底收官戰(zhàn)
【新時代 新征程 新...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點亮久治希望之“眸”
【祖國好 家鄉(xiāng)美】點...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馬鈴薯成為鄉(xiāng)村振興“新密碼”

青海日報
2024-12-16 08:3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馬鈴薯成為鄉(xiāng)村振興“新密碼”

青海日報
2024-12-16 08:35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fā)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馬鈴薯成為鄉(xiāng)村振興“新密碼”

  • 2024-12-16 08:35:04
  • 來源:青海日報

  電崗村馬鈴薯收購。王文婷 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種!我們都同意!”

  “對,我們愿意跟著你們種馬鈴薯!”

  每當回想起那一天的情景,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雄先藏族鄉(xiāng)電崗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文婷內心依舊很激動。

  時間回溯到2023年6月,王文婷帶領駐村工作隊正式在電崗村扎根。電崗村是化隆縣最西邊山溝溝里的一個脫貧藏族村,全村104戶464人,耕地面積1829畝(126.13公頃),主要為旱地,多年來一直是青海省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定點幫扶村。

  “小麥一直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但產業(yè)發(fā)展基礎薄弱,經濟效益較低,村民從未從土地里看到增收致富的希望,村里的年輕勞動力主要靠外出務工獲取收入。”在王文婷的記憶里,整個村子缺乏生機與活力,如何探索出一條鄉(xiāng)村振興的新路子,成了頭等大事。

  沒有過多猶豫,王文婷就帶領工作隊深入村民家、田間地頭,詳細了解掌握村里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圍繞鄉(xiāng)村產業(yè)發(fā)展,工作隊從民族手工業(yè)、農畜產品加工產、種養(yǎng)殖業(yè)等、庭院餐飲服務業(yè)、文旅業(yè)等方向開展基礎調研。然而,因村里建設用地基本為零,再加上其他因素影響,工作隊的工作一度陷入停滯。

  “為什么選擇種植馬鈴薯?”記者問。

  “說來也巧,我們了解到隔壁的查甫藏族鄉(xiāng)在種植馬鈴薯,收益也不錯,回來就想,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種馬鈴薯。”王文婷接著說,“為確定這里是否適合種馬鈴薯,我們專門邀請了省農科院的專家來考察土地種植條件。”

  經過一番前期準備工作后,最終工作隊將產業(yè)發(fā)展的目標放在了馬鈴薯規(guī);N植上,并在年初協同村兩委召開村民大會。

  “王書記,今年我家的地要全部種馬鈴薯,有沒有幫扶?”“王書記,那種子和肥料需要我們掏錢嗎?”“王書記,萬一銷售不出去怎么辦?”……村民大會上,村民紛紛拋出各種問題。為打消村民的疑慮,王文婷和工作隊的同事早已做足了功課,一一耐心解答。

  經過投票表決,全村90戶同意種植,這讓王文婷心里的大石頭一半落在了地上。最終經實地調查,確定61戶種植,登記的馬鈴薯種植畝數達到全村耕地面積的65%以上。

  “非常感謝工作隊為村里的辛苦付出,在他們帶領下,我們生活有新盼頭了!”村里脫貧戶仁見多杰激動地說。

  “怎么才能種好馬鈴薯?”記者繼續(xù)問。

  馬鈴薯種植說難不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哪有不會的,可是說簡單也不簡單,保質增產的先進技術又有幾人掌握。王文婷花費大量時間鉆研書籍和視頻材料,不斷向種植專家請教,從“門外漢”搖身一變成了“馬鈴薯專家”。

  “馬鈴薯種植比起小麥種植,辛苦的不是一星半點,用村民的話說,‘種土豆,苦大得很啊’,單就種子的處理就有催芽、切種、拌種很多的步驟,加上撒藥、起壟、覆膜、點播以及后期的防病、挖掘、撿拾等,在機械化不高的山溝溝里,主要還是靠人力勞作。”王文婷說。

  種子好,才能種得好。駐村工作隊以縣農科院優(yōu)秀合作單位樂都區(qū)凌云合作社為采購點,選購青海優(yōu)質種源“青薯九號”一代16.8萬公斤,種植面積近1200畝(80公頃),從源頭上保障了種源安全可靠。同時,青海省農資公司提供惠農扶貧肥磷酸二銨47噸,為全村節(jié)約種植成本2.82萬元。

  為最大程度提升畝產、減少病害,工作隊積極協調省農科院相關專家,與省農科院、縣農科院示范合作社共同建立全過程技術保障體系,組織村民種植大戶及村兩委共同學習馬鈴薯種源選擇及耕種要點。

  不過,即便付出諸多辛苦,年底的市場供需和收購價仍是未知數。工作隊經種源量價分析,深感市場危機和風險,“今年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大幅增加,收購價不會像去年那么高,大家得有心理準備。”這是工作隊常和薯農說的話。種植大戶朋毛當智說:“雖然大家覺得情況大概率樂觀,但畢竟今年土豆種植面積大幅增加,我們也有些擔心。”

  “我們積極與省威思頓薯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商談種子墊資及托底收購兩項協議,一方面由其墊付種源資金近40萬元,極大緩解了薯農資金周轉難題;另一方面,簽訂保護收購到廠價,抵御市場風險。”王文婷說。

  今年年底,馬鈴薯收購市場遭遇十幾年來的“寒冬”,嚴重的供過于求使收購價一路走低且毫無反彈跡象。工作隊第一時間與企業(yè)溝通后立即啟動了保護價協議,使電崗村馬鈴薯收購價一躍成為全省最高價。

  “我村作為省威思頓企業(yè)首次訂單農業(yè)合作對象,今年的成功案例也使企業(yè)找到了新思路,將我村列為重點合作地區(qū),計劃長期開展合作。”王文婷說:“目前,電崗村1160畝(77.33公頃)訂單土豆已全部收購完成,全村馬鈴薯產值近230萬元,薯農戶均增收近1.9萬元。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村企合作,在商品薯種植的基礎上,開展定點種薯基地建設,銜接水肥一體化項目,穩(wěn)固現有技術支持和收購合作,助力馬鈴薯產業(yè)盡快延伸產業(yè)鏈,提高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鄉(xiāng)村振興仍在推進,它不僅極大地改善了電崗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村民的觀念意識也在幫扶工作中逐年轉變,群眾有了期待、有了盼頭,也就有了干勁,增收致富的“薯”光就在眼前。

作者 王菲菲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